3月12日,2024年考研国家线公布,经济学一级学科分数线下降了8分。这已经第二年下调分数线了,从2022年的360分(A类考生)到去年的346分,再到今年的338分。
分数线下降的背后是金融学子的考研热情降低,其实,考研辅导机构更早感受到寒意。
一名曾在某财会教育机构担任考研老师的人士表示,如今机构招生越来越难,学生也会减少对考研的投资,为高价课程买单的少了。有很多学生学着学着就中途放弃,考编或者考公去了。疫情放开后,出国升学的也不在少数。
不仅是考研国家线下降,学生对金融的热情降低也体现在高考招生上,这一点从财经院校的高考数据中得到证实。
2023年,多所财经院校高考招生分数崩盘,以“两财一贸”在安徽理科招生情况为例,从2018年以来,最低分在省内对应的位次逐渐靠后。
这自然受考研名师张雪峰“长得不漂亮的女生不要学金融”、“家里没资源的不要报金融”、“学金融改变命运已经不可能了”等言论影响。不过一个更大的背景是,随着信息屏障打破,金融专业的优势没那么突出。
在要不要考研这个问题上,金融学子践行“理性经济人”原则,一端是逐渐上升的学习成本,另一端是无法保证的就业,当回报不达预期,他们就会调整方向,考研就不再是一个必选项。
大多数人考研以就业为导向,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找工作,如果本科毕业就已经有好的工作机会,不会有那么多人在考研上孤注一掷。
其实,考研人数减少是整体性的。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2023年减少36万人。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这是继2015年起考研报名人数逐年递增后,8年后首次出现下降趋势。
事实上,除了医药、芯片等高精尖产业外,用人单位对于硕士学历的员工没有过多需求,本科生的薪酬成本更低。
一位在互联网大厂从事招聘的HR称,同样条件下,公司更偏好招聘本科生,当然得是名校毕业。不仅薪资可以便宜些,而且年轻两三岁整体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
此外,在一个不确定性增强的时代下,“铁饭碗”又重新流行。因此,对于一些原本纠结考研还是考公的同学来说,现在更倾向于考公。
金融业作为融资的中介,本质上赚的是债务扩张、加杠杆的钱。过去二十年,整个社会都处在一台高速上升的电梯中。地方政府加杠杆,借助城投融资;居民加杠杆买房买车;银行加杠杆放贷;企业加杠杆上市融资,当所有主体都在借钱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自然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两年,国内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房地产带来的财富效应减弱,居民捂紧钱袋子,地方融资得到管控……从加杠杆到降杠杆,也不过是这两三年的光景。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普通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人们通常凭借过往的生活经验做出选择,但大多数时候,个体的选择都经不起时间考验。当初高分入学的金融学子,如今怎么也想不到会经历工作难找、降薪裁员的尴尬结局。
考得好不如选得好,选得好不如生得早。
赞(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