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已有半年多,有媒体最近注意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的频率似乎比二十大之前少了。
从中国官媒发布的消息看,确实是这么回事。去年10月二十大召开后的七个月里,有三个月官方没有发布关于政治局开会的消息,分别是去年11月,以及今年1月和5月。虽然1月底和5月底,政治局委员仍在中南海碰面,参加了两场集体学习,但官媒并没有报道称,集体学习前后政治局召开过会议。
根据中共《党章》,政治局会议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共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则规定,政治局会议一般定期召开,遇有重要情况可以随时召开。
这也表示,中共并没有正式规定,政治局每月都必须召开会议。不过,十八大后的10年,官媒在多数月份都会发布政治局开会的消息,有时候一个月还有两次会议。美国媒体彭博社日前统计,2012年十八大后的10年,中共政治局在九成以上的月份都召开了会议。
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中共政治局,通过开会传达的精神、做出的决策,代表的是最高层的集体意志,政治局会议因此也一直是外界观察中国政策风向的一扇重要窗口。
中共的运作向来谈不上透明,官方近年来在信息管控上又收得更紧,政治局会议的消息一少,难免会让外界有诸多联想:去年1月、今年1月和5月到底有没有开会?是不是顶层要在削减“文山会海”上做出表率?还是开会讨论了不能对外公开的敏感问题?当中又有什么隐情?
彭博社引述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说:“无论是数据、政策决定还是官方公告方面的这种沉默,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人们不知道该如何辨别谣言和官方政策。”
她也称:“结果就是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感增加,投资者可能会踌躇不前或需要冒更大的风险。”
中共政治局半年多有3个月没发布开会信息,是有些少见,但是如果怀疑这是由于讨论了隐秘事项因此连开会消息都不发布,则大可不必。
毕竟,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中共政治局会议后发布通稿虽然是多年来的惯例,但会议内容的发布是有选择性的。通稿中不会对会议内容做出全面披露,在遇到不宜对外公开的内容时,末尾一般会以一句“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带过,这通常包括会议讨论的重要人事任命。
既然对会议内容发布掌握主动,对通报什么、不通报什么有完全决定空间,因此,官方在会后完全不发消息的可能性并不大,更大的可能是,上述几个月政治局并没有召开会议。
这折射出,在新的政治环境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尽管仍是中共的决策核心,政治局会议的作用其实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
从前在集体领导制下,中共总书记与同僚通过政治局会议讨论大政方针、取得共识、做出集体决策。如今,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权威充分巩固、党内地位“定于一尊”,这个过程的必要性就弱化了。
二十大后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中,最高领导人和他的忠诚者在政治局中占了近半壁江山,政治局委员绝大多数都会领会贯彻核心的意志,执行方向也更加明确,要不是遇到重大问题,政治局可能已不需要通过频密开会,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
此外,中共十八大以来,最高领导人直接领导的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不断增加、地位提升,国安、财经、深改、网安、外事等关键领域的决策和政令,都能通过委员会等做出并颁布。就在政治局会议“缺席”的5月,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连续主持召开了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
事实上,换届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以后,由多名政治局常委和委员领导的新一届国务院领导班子,也对工作规程做出了调整。
今年3月,官方印发了《国务院工作规则》通知,突出了国务院的“执行者”政治地位,强调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新的工作规则减少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次数,由每周一次改为每月召开两到三次,如有需要可随时召开,但同时规定每两个月安排一次专题学习,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讲话、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等。
政治局会议是否也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一样减少了,还需要更多数据和信息来支撑,政治局会议在中共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会不会变化也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层决策流程和模式已随着政治现实的变化而转型,中国不会有新的“习李时代”,政治局集体决策也成了过去式。在核心地位充分巩固、最高领导人的决策指示能被无障碍贯彻落实的新时代里,政治局开会次数少了一些,也在意料之中吧。
赞(219)